分总式:先从几个方面做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做定性式的总括。
2.性格特点
××的性格特点:①××;②××。(分条作答)
(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有声电影
老舍
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她确信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
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恰巧打牌赢了钱,于是大请客。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
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
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着呢。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结果是换了件衣裳。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
出发了。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折回家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着。大家决定不看电影了,找小秃更重要。把新衣裳全脱了,分头去找小秃。正在这个当儿,小秃回来了;原来他是跑在前面,而折回来找她们。好吧,再穿好衣裳走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车,耽误不了。
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她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道。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
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电影已经开映。这当然是电影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有骂一顿街的必要,可是没骂出来,她有时候也很能“文明”一气。
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如何不能进去。二姥姥一看里面黑洞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她主张带小顺回家。谁不知道二姥姥已经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声电影,将来见阎王的时候要是盘问这一层呢?大家开了家庭会议。不行,二姥姥是不能走的。至于小顺,买几块糖好了,吃糖自然便看不见红眼鬼了。事情便这样解决了。四姨搀着二姥姥,三舅妈拉着小顺,二姐招呼着小秃和四狗子。看座的过来招待,可是大家各自为政地找座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观众们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地“吃——”,但是压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特别响亮,要不怎样是“外场”人呢。
直到看座的电筒中的电已使净,大家才一狠心找到了座。不过,总不能忘了谦恭呀,况且是在公共场所。二姥姥年高有德,当然往里坐。可是四姨是姑奶奶呀;而二姐是姐姐兼主人;而三舅妈到底是媳妇;而小顺子等是孩子;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大家打架似的推让,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好容易一齐坐下,可是糖还没买呢!二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
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二姐的孝心,与四姨三舅妈说起二姥姥的后事来。老人家像二姥姥这样的,是不怕儿女当面讲论自己的后事,而且乐意参加些意见,如“别的都是小事,我就是要个金九连环。也别忘了糊一对童儿!”这一说起来,还有完吗?说也奇怪,越是在戏馆电影场里,家事越显着复杂。大家刚说到热闹的地方,忽,电灯亮了,人们全往外走。二姐喊卖瓜子的;说起家务要不吃瓜子便不够派儿。看座的过来了,“这场完了,晚场八点才开呢。”
只好走吧。一直到二姥姥睡了觉,二姐才想起问:“有声电影到底怎么说来着?”三舅妈想了想:“管它呢,反正我没听见。”还是四姨细心,说看见一个洋鬼子吸烟,还从鼻子里冒烟呢。“鼻子冒烟,和真的一样,你就说!”大家都赞叹不已。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塑造了市井妇女的群像,同时对其中人物也分别作了较为精细的刻画,如“外场”人二姐、“特意换上高底鞋”的四姨、“不大出门”的二姥姥。
B.在公共场所电影院观看具有私密性的“电人巨吻”并发狂鼓掌,或是在这一场合大谈家事而心安理得,都是作者眼中当时社会生活的怪现象。
C.小说开头部分写二姐等人对有声电影无知,结尾写大家对有声电影“赞叹不已”,较为完整地描写了普通市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
D.小说标题为“有声电影”,既是指有声电影这一新奇事物,也可指二姐等人在电影院里一系列“有声”的喧哗表现,可谓一语双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的情节、主题、标题、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通过对特定背景下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小说的主题,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C项,结尾虽然大家对有声电影赞叹不已,但不是因为思想转变,他们没有真正了解有声电影,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胡乱作出了评价。
★2.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对待新奇事物,还没亲见就先有说法,“不知为知之”,揭示出二姐等人傲慢无知的自大;②听说有声电影真有新奇之处,就想“开开眼”,是一种从众、趋新的心态;③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不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探究,实质上是一种固步自封的心态;④对有声电影胡乱作出“共识”评价,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对新奇事物时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的能力。题干“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有很强的指向性,由此可知应该按照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的表现进行概括分析。分别为:没看电影之前先有说法,刚刚听说了有声电影之后要去看,到了电影院之后谈家事,看完电影之后胡乱评价。根据这些不同的发展阶段分析概括人物不同的心理即可。
3.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和“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改换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②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相似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③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④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⑤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把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⑥如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艺术手法的能力。文中使用的手法很多,如引用经典语句、排比、夸张、口语化、反语等,都使文章语言诙谐幽默,充满喜剧效果。找出原文内容之后,针对手法进行分析,并说出造成的效果即可。
分析形象作用
小说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其中人物形象又可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小说阅读中,以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为主,但有时为了突出主要人物,还要对次要人物进行刻画。命题角度: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物象的作用。
设问方式
1.(2017·江苏高考)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
2.(2016·全国卷Ⅲ)“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结合文中×××这一人物形象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
4.请简要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5.“×××(物象)”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三考虑”
1.考虑对情节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如果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就要考虑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
2.考虑对主题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3.考虑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分析次要人物作用“五考虑”
1.从“自身作用”考虑: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
2.从“衬托主要人物”考虑:衬托主要人物是次要人物的主要作用,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要指明是哪种衬托,又是怎样衬托的。
3.从“情节作用”考虑:考虑是否起线索作用,是否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4.从“主题作用”考虑: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
5.从“‘我’的作用”考虑: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它不同于散文中的“我”,它是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作者自己。因为是第一人称,也有作为见证人增强小说的真实性的作用。
分析物象作用“五方面”
1.“自身作用”方面: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环境作用”方面:物象衬托了环境,看其对时代特点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看其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
3.“人物作用”方面: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如梅、玉、竹等衬托人物的美好品质。
4.“情节结构作用”方面: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5.“点题作用”方面:指的是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答题模板
××是……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事物)形象;作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事物)形象,(他、它)有……的作用(启示、艺术价值)。
(2017·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美]杜鲁门·卡波特
请设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个十一月的早晨,一个白发剪得短短的妇人站在窗口,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巴迪,去把我们的车推来,我们要烤三十个水果蛋糕呢。”
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从我记事起,我俩就住在一起。她叫我“巴迪”,为了纪念她以前最好的朋友。那个巴迪早死了,当时她自己还是个孩子。她现在仍是个孩子。
我们把童车推进山核桃树丛。童车是我出生时买的,快散了,轮子摇来摆去,像醉鬼的腿。奎尼是我们养的一条小狗,她挺过了一场瘟疫和两次响尾蛇的噬咬,现在一路小跑跟在小车旁。
三小时后我们回到厨房,把拉回家的满满一车风吹自落的山核桃的壳剥去。欢快的裂壳声像是微弱的雷鸣,核桃肉散发着甜美的香气。奎尼求我们给她点尝尝,我的朋友时不时偷偷给她一点,但我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这些山核桃还不见得够做三十个水果蛋糕呢”。明月高照,小车空了,碗满满的。
第二天,我最喜欢的事开始了:大采购。樱桃,柑橘,香草,葡萄干,威士忌,大量的面粉和黄油……嗬,简直要一匹小马才能把车拉回家。我们没钱,但每年总能用尽各种办法,筹到一笔水果蛋糕基金:卖破烂,卖摘来的一桶桶黑莓、一罐罐自制的果酱、苹果冻,为葬礼和婚礼采集鲜花。
黑炉子加足了煤和柴火,烧得像一只发光的南瓜。打蛋器旋转着,调羹在一碗碗黄油和糖里搅动,香草让空气变得甜甜的,姜又增加了香味。厨房里浓香扑鼻,弥漫到整幢屋子。四天后,大功告成,三十只蛋糕放在窗台、搁板上晾着。
蛋糕给谁呢?朋友呗。不一定是邻近的,大半倒是只见过一次,甚至素未谋面的,我们喜欢的朋友。例如罗斯福总统,一年来镇上两次的小个子磨刀人,帕克(班车司机,他每天在尘土飞扬中嗖的一声驶过时和我们互相挥手招呼)。是不是因为我的朋友太害羞了,才把这些陌生人当作真正的朋友?我想是的。我们的纪念册里有用白宫信笺写的答谢信,有磨刀人寄来的一分钱明信片——它们让我们觉得和外面丰富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厨房空了,蛋糕都送走了,我的朋友要庆祝一下——还剩下一点威士忌。奎尼分到满满一勺,倒在她的咖啡碗里(她喜欢菊苣香的浓咖啡),我们平分剩下的。奎尼躺在地上打滚,爪子在空中乱抓。我身子里热烘烘地冒火星,像快要烧成灰烬的木柴。我的朋友围着炉子跳圆舞曲,两只手提起那身蹩脚的花布连衣裙的裙边,就像是舞会上穿的礼服,唱着“指给我回家的路”。
下一个任务就是准备礼物。我想给她买整整一磅樱桃巧克力,不过,我给她做了只风筝。她希望给我一辆自行车,不过,我肯定她也是给我做风筝——和去年一样,和前年也一样。我们又凑了五分钱给奎尼买了一大根还有余肉可啃的牛骨头,用彩纸包起来,高高地挂在圣诞树顶上一颗银星边。奎尼知道那是牛肉骨头,馋得坐在树下呆望着,该睡了还不肯走。我的兴奋不亚于她,踢被子,翻枕头,就像是热得不可开交的夏天夜晚。我的朋友手持蜡烛坐到我的床沿:“我一点也睡不着,心像兔子一样乱跳。你说罗斯福夫人会在晚餐时端上我们的水果蛋糕吗?”我俩在床上挤作一团,她在我的手心里写“我爱你”。“你的手比以前大了。我想我大概不愿你长大。你长大了,我们还能继续当朋友吗?”我说我们永远是朋友。
这是我们一起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
我上了军事学校。我也有了新家,但那不算数。我的朋友在哪里,哪里才是我的家,而我再也没回去过。
她还待在那里,有奎尼做伴,后来只剩她一个人。(她写道:“昨天,梅西的马踢伤了奎尼,伤得很重。谢天谢地,她没有太痛苦。我把她包在一张条纹床单里,用童车推到草地……”)以后几年的十一月里,她还是做水果蛋糕,她一个人,没有从前做得多,不用说,总是把“最好的那个”寄给我。渐渐地,她在信中把我和早已死去的巴迪混淆起来。
终于,又一个十一月的早晨来临,一个树叶光光、没有小鸟的冬天早晨,她再也爬不起来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
(有删改)
4.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朋友”的生活状态。(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贫穷、孤单,却热爱生活、充满快乐。从卖破烂来筹集水果蛋糕基金、自己做风筝作为礼物、凑五分钱买牛骨头等情节,可见其贫穷;从只有“我”和小狗陪伴她等情节,可见其孤单;从满怀欣喜地做蛋糕、送蛋糕、准备礼物等情节,可见其热爱生活、充满快乐。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情节,简要分析”,说明在回答时需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如从筹集“水果蛋糕基金”的过程等可知“我的朋友”生活贫穷;从“她还待在那里,有奎尼做伴,后来只剩她一个人”可知,“我的朋友”生活孤单;从“我的朋友”做事的心态以及送蛋糕给朋友来看,她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热情。
5.文中画线句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我的朋友”深沉的爱与依恋;为自己再也没有回去过而感伤、遗憾。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题目要求回答画线句表达的感情,回答时需要联系上下文内容。“我”认为虽然“我也有了新家,但那不算数”,只有“我的朋友在哪里,哪里才是我的家”,由此可以看出,“我”对朋友的爱与依恋;从“我再也没回去过”中的“再也”可以看出,“我”对自己再也没有回去的遗憾和感伤。
★6.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狗奎尼经受的磨难,映衬了“我们”生活的艰难与坚强;小狗奎尼的特殊待遇,映衬了“我们”的善良与平等;小狗奎尼的兴奋状态,映衬了“我们”的快乐幸福;小狗奎尼的离世,映衬了“我的朋友”的孤单寂寞。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物象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需找出文中对小狗奎尼的描写内容,然后分析其对人物的映衬作用。如从奎尼遭遇瘟疫和蛇咬可知“我们”生活不易;从奎尼和“我们”愉快地朝夕相处以及“我们又凑了五分钱给奎尼买了一大根还有余肉可啃的牛骨头”可知,“我们”的善良和平等;从奎尼看到圣诞树上的牛肉骨头变得很兴奋,映衬了“我们”的幸福与快乐;从奎尼的意外离世,“只剩她一个人”,映衬了“我的朋友”孤单无依。注意每点答案都要围绕“映衬”来作答。
7.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呼应开头,让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对冬日清晨的环境描写,让“我的朋友”的辞世带上感伤的色彩;清冷的氛围与“我的朋友”欢快的话语形成反差,增添小说的张力;叙述语言克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小说情节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从结构、内容、艺术效果、情感等方面考虑。从结构上说,结尾“‘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呼应开头,使小说结构完整;从内容上说,结尾“树叶光光、没有小鸟”等冬日环境的描写,给“我的朋友”的辞世带上了伤感色彩;从艺术效果上说,环境的清冷与朋友欢快的话语形成反差,使文章充满艺术张力;从情感上说,结尾照应开头,戛然而止,蕴含着“我”对过去生活、对朋友的强烈怀念。
人物形象类探究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中心,因而人物形象也是探究的重点。人物形象探究题是以人物形象特征及人物形象塑造艺术为探究点的。其主要从两个方面命题:一是主次人物的安排,探究谁是主人公;二是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特征及所反映出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设问方式
1.(2016·浙江高考)联系全文,评价母亲这一人物。
2.(2015·全国卷Ⅱ)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3.(2012·全国卷)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4.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主要人物)应该是谁?(探究小说的主人公)
5.请结合小说×××的形象,探究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意图。(探究人物塑造意图)
6.主人公的某某品质,对你有何启发?(探究人物的个性品质)
解题思路
探究主人公是谁
1.点明塑造人物角色所用到的描写手法(正面、侧面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及其对塑造主人公的作用。
2.分析情节怎样围绕主人公展开及其对主人公性格展示所起的作用。
3.分析小说塑造了主人公怎样的性格及通过该主人公表现什么主题(谁是小说主题最集中的体现者)。
探究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的塑造意图
1.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1)结合环境(社会环境)和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2)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
2.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2)推动情节发展;(3)贯串全文的线索;(4)揭示或凸显文章的主旨。
探究人物的个性品质
1.分析人物的个性品质对人物的个性行为起了怎样的作用。
2.人物的某一个性品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揭示或凸显文章的主旨。
答题模板
我认为主人公(塑造意图)是××,理由是:××对主题、情节、形象等等有……作用。
(2018·广西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退虾
周天红
老板,退虾!
退虾?不退。
节日的菜市场,人来人往,热闹呀。两句对话,像把菜市场点着了一样,炸开了锅。一位老太婆,满头白发,少说也有七十岁,正跟卖虾的老板交涉。
你的虾少二两,不要了,我要退货。
怕不会哟,我这个摊子哪会有缺斤少两的事儿?
老太婆就认准要退虾。老板坚决不退。老太婆满脸阴沉。老板一脸通红,给憋的。
你看嘛,近点看,太婆,四斤虾,一两都不少。老板扶着老太婆上前看台秤,一刻一刻地指给老太婆看。
大家都看见了,是四斤虾,一两都不少。老板就是耐得住脾气,要不,怎么每季度都能评上这个菜市场的“公平秤”呢。这把“公平秤”在这个小城里都是有点名气的。为这事儿,老板家里没少领回去“红本本”。
不,肯定没有四斤,我提回去称过好几回,就少二两。我不要了,要退虾!老太婆是一口话,没得说,横竖要退。
没多久,市场管理的,工商的,来了好几个。
四斤虾,秤的指针不偏不歪地指着那位置呢,大白天的谁看不清楚呀。刚来的几个人左左右右地试验了几下秤,又扎扎实实地称了两三遍,真是四斤。
太婆,真是四斤虾。
你们不会是一伙的吧?我刚才在家里称还少二两呢。反正随便你们怎么说,好,我不要了!老太婆就认这个理儿,退虾!
太婆,退虾怕是不恰当哟!退了虾,不就说我欺人吗,还是欺骗一个老太婆呢。我这“公平秤”还往哪里挂嘛。老板颈脖子上都红了,说起话来还是很和气,真是难得呀。
我看这事儿还是去派出所解决!刚来的几个人中突然有个人提议。
去派出所?老太婆阴着的脸猛地一惊。
好,好,好,如果太婆真纠缠着不放,我们就只有去那里了。老板也同意这个方案,去派出所说事儿。
唉,这该死的虾!老太婆一把把虾从秤上拿下来提在手里,身子晃动了两下,差点坐在了虾盆子里。
老板一手上去,把老太婆扶住。大家帮着忙扶老太婆在摊子前的一把藤椅上坐下,捶背的、端水的、忙着买药的,七手八脚,把整个菜市场都闹翻转了。
好一会儿,老太婆转过气来,扫了老板一眼,又扫了一眼周围的人,说起了自己退虾的真正原因。
男人去世得早,自己一个人把两女一儿拉扯大。拉扯大一个,屋子就空一间。最后,儿子大学毕业也去了远方工作。一套房子,就留下了老太婆一人。这个节假日,儿女们约好了要回来过节。老太婆大清早就起来,准备了一桌大餐,全是儿女们喜欢吃的菜。正在老太婆高兴地准备迎接着儿女时。大女儿说单位上加班。二女儿说她朋友从几千里以外的城市赶过来看她。小儿子说要跟老婆回娘家陪老丈人喝酒呢。三个儿女,全都来不了了。老太婆看着一桌子的菜,就只有一个虾子还没打整,可以退。退虾,找什么理由呢,只好硬说缺斤少两,才好退!
老太婆说着,菜市场一层层地安静了下来。老太婆说完,整个菜市场死一般的沉寂,能听见水龙头一滴一滴水落下来的声音和有人轻轻的抽泣声。
太婆,我给你退虾。老板一句话打破了寂静。
老板接着说:太婆,虾钱你收着,虾我打整干净提着到你家,我们一起吃饭,过节!
菜市场一下又热爆开了。那几个穿制服的、卖肉的、卖鱼的、卖小菜的,一人手里拿着一样东西,围着老太婆一路到她家。
可热闹了。洗菜的洗菜,整饭的整饭,倒酒的倒酒,吃着,笑着,闹着,好大的一家子人呢。
有人随口说了句:真是一顿和谐大餐。大家都说,对头,就叫和谐大餐!
你别说,人多,吃起来有味儿,大家也吃得高兴。摆笑话的,划拳猜子的,兴趣高得很。老太婆看着大家热闹,也是喜上心头,哈哈大笑。
一桌子的菜,吃得只余下碗筷了。尤其那盘虾,更是吃得干干净净,一点皮儿都没留下。
老太婆一直乐着呢,假牙都掉了好几回。
(节选自2017年11期《小小说月刊》)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的对话十分简洁,既点明了“退虾”与“不退”之间的尖锐矛盾,又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导入下文。
B.“老板家里没少领回去‘红本本’”中的“红本本”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指老板获得了诚实经营的“荣誉证书”。
C.小说中对老太婆相关情况的插叙,既补充了老太婆退虾的理由,又点出了如何孝敬父母及如何对待留守老人的社会问题。
D.小说结尾写老太婆一直乐着,意味悠长。老太婆高兴,是因为不但有人陪自己过节,而且自己还拿回了虾钱。
答案D
解析D项,“老太婆高兴,是因为不但有人陪自己过节,而且自己还拿回了虾钱”分析错误,从文中来看,老太婆之乐是大家关注了她,自己的寂寞之心得到了慰藉,为众人的热情善良、社会的和谐美好而感动、高兴。
9.小说以“退虾”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以“退虾”为题点明了小说的主要事件;(2)“退虾”贯穿了全文内容,小说就是围绕“退虾”事件所产生的矛盾冲突来表现人物形象,推进情节发展的;(3)小说通过“退虾”之事彰显了人性美德,从而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注意从内容、结构和主旨的角度入手。(1)从内容上看,“退虾”是小说的主要情节。(2)从结构上看,故事因“退虾”而起,情节围绕“退虾”展开。它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3)从主旨上看,小说通过“退虾”赞美了卖虾老板诚实守信的品质以及周围人们的热情与善良,彰显了人性美德。
★10.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老太婆;也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老板;还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所有参与此事件的人。你认为呢?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小说的主人公是老太婆。理由:(1)小说由老太婆“退虾”引起事件,她是小说的线索人物。(2)老太婆自始至终参与了小说中的所有事件,是作者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着力刻画的一个形象。(3)老太婆所经历的事件表现了小说要表达的“社会要和谐,关注留守老人”的思想主题。
(示例二)小说的主人公是老板。理由:(1)老板是构成矛盾冲突最主要的一方,也是作者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刻画的人物形象。(2)小说通过老板的行为,主要表现了人性的美好,赞美了老板诚信经商、诚恳待人、关爱老人的精神,彰显了小说的主题。(3)老板不肯退虾才引起了大家的聚集,后来肯退虾钱又提议把虾提到老太婆家陪她过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先表明自己的观点。无论认为谁是小说的主人公,都要从多个角度分析理由,可结合文章内容,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作品主旨等角度分析理由。返回搜狐,查看